
數字經濟加快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滲透融合,深刻改變國際貿易各個領域與環節,有助于在世界范圍內驅動經濟增長、提高勞動生產率、培育新市場和新增長點,沖擊了國際貿易的傳統認知。數字貿易則是依托有線或無線數字網絡,通過數字交換技術,提供的一種基于數字化電子信息為貿易標準的創新商業模式。因此,數字貿易呈現出技術更新快、產品迭代迅速、信息化快速向數字化和智能化過渡的新特征。
據2017年麥肯錫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全球領先力量》報告顯示,我國在數字投資和創業方面是世界上最活躍的國家,是全球數字技術領先投資商之一。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數字貿易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仍然很明顯。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布的《全球數字貿易的市場機遇與主要貿易限制》研究報告也顯示,在大多數數字內容領域中,美國仍然擁有最大的數字內容市場。緊抓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浪潮和機會,系統建立我國數字貿易發展規則體系,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
1. 建立標準數字貿易數據統計制度
服務貿易的數據統計經過了一段較長時間的混亂整合期,數字貿易作為新型的貿易形式,也存在數據缺失的現實狀況。目前,我國統計部門并沒有建立相應的數據統計自己知,也沒有針對數字貿易細分領域進行分門別類統計,無法形成完善的體系數據。加快數字統計的體制機制建設迫在眉睫。
2. 積極推動數字貿易示范基地和標準的搭建
自2016年國務院批準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城市后,以北京為代表的17個城市/地區在深化服務貿易產業發展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績。各試點城市和地區的專項政策也圍繞國務院《試點方案》有序擴大服務業開放準入、主動創新、現行顯示,出臺新政策,探索新的發展路徑,推動服務貿易產業發展涌現出了新的業態和模式。
數字貿易本質上是服務貿易產業發展在數字經濟時代下的全新轉型,涌現出新的業務模式。基于2019年中國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工作會議提出的九大重點發展任務,在建好“一試點、一示范、多基地”的服務貿易發展平臺中,應加入針對數字貿易發展示范基地的建設工作。同時,應加快示范基地、試點城市/園區、數字化服務企業的研究分析評估及認定的工作,以及體制和機制的建設,以完善數字貿易產業發展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服務貿易產業向數字化、高端化和國際化程度延伸。
3. 加強電信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數據全球流動性
盡管4G和5G的技術研發速度緊跟國際腳步,但我國電信基礎設施建設仍需要極強,城市寬帶接入以及4G和5G的覆蓋程度參差不齊,寬帶網絡的普及率在農村地區有待提升。此外,在數據全球流動性方面,我國數字貿易與參與單位之間尚未實現全程全量可視化監管,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明顯。
4. 構建標準化監管體制
基于數字技術的貿易產品和服務,本質上存在無形、虛擬和便于傳輸的特性,但相比有形的產品和服務,數字貿易在稅收、海關監管、侵權保護方面都存在困難。隨著數字貿易概念在全球貿易市場的深入推進,隨著我國數字技術發展的不斷進步,構建標準化監管體制更有利于推動數字貿易的產業化發展,提升我國數字貿易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5. 加強高素質創新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養
數字技術是建立在科學技術尤其是ICT技術基礎上,對于從業人員來說要求較高的專業化程度,客觀上造成了不同人群、不同地域、不同國家發展不平衡。目前我國服務貿易領域也需要培育一批創新和高素質的人才;數字技術與貿易之間的有機結合,更需要大一批高素質創新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加入,才能推動我國數字貿易向縱深發展。
6. 出臺支持數字貿易發展的引導基金
2019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商務部和招商局集團共同發起設立了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引導基金。服貿基金是外經貿領域的第一支國家級政府投資基金,按照財政出資引導、社會資金參與、市場方式運作、專業機構管理的原則運營,旨在拓展融資渠道,扶持服務貿易企業發展壯大。
數字貿易作為服務貿易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涌現出的新服務模式,不僅體現了服務貿易發展過程中的創新成果,更應該緊貼服務貿易發展的腳步,享有有利于推動和促進數字貿易發展的專項資金政策。建議盡快服務貿易專項基金的基礎上,出臺針對數字貿易發展的子資金、相關稅收補貼等一系列財政支持,從規模、投資領域、項目申報、企業認定等多個維度推動我國數字貿易產業發展。
7. 加強數字貿易相關標準的研究和制定
自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服務貿易的若干意見》到2018年國務院同意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的皮膚,我國服務貿易發展已形成初步規模。隨著數字化逐漸成為所有產業的底層基礎,數字化轉型成為我國服務貿易發展過程中需要面臨的新挑戰和新機遇。然而針對數字貿易的相關研究和標準的制定,我國目前仍有大量空白需要填滿。應盡快推動關于數字貿易標準化、深度化、制度化的研究和探索,加強服務型企業數字化轉型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推動數字貿易評價體系、數字貿易發展指數的搭建,促進數字貿易相關會展活動,加強數字貿易相關培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