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月22日,中國宣布進口車稅率下調后 3 小時,特斯拉Model S、X 同步降價 5-9 萬元;
6 月16日,美方在推出500億美元征稅清單之后,國內隨即出臺對美產汽車在內的 500 億美元商品加征 25% 關稅,特斯拉旋即暫停接收來自中國的定制訂單;
中美貿易戰,讓特斯拉坎坷的中國戰略再起波折,上海建廠計劃能否繼續成為其在華戰略的重大轉機,一切都已成為未知數。
特斯拉2014年進入中國市場,馬斯克一度將中國視作特斯拉的全球第二大市場,帶著“鋼鐵俠”美譽加持,利用名人購車效應,積聚起超高人氣。盡管在政策壁壘、基建環境等要素制約下成績不夠理想,但是特斯拉仍然積極推進在華戰略,在加強銷售的同時,逐步推進產業鏈的轉移。2018年6月5日,特斯拉宣布將在上海設立首座海外超級工廠——“無畏戰艦(Dreadnought)”。與特斯拉以往的工廠不同,“無畏戰艦”將能夠同時進行動力電池制造和整車組裝,從而在中國實現特斯拉汽車的生產本土化,從而將特斯拉中國化戰略推向高潮。
當前,特斯拉主要供應商仍然來自海外,但部分國內優秀企業也已進入其電池/電機系統原材料及車身制造原材料、電池管理系統、電機控制系統及車輛制造生產環節等多個環節。截至目前,特斯拉國內供應商數量達到43家,分布在華東、華南、華北及西南西北地區。其中華東、華南地區占特斯拉國內供應商百分比的91%。
特斯拉中上游產業鏈圖
特斯拉產業鏈上游中,電池是電動車生產制造環節中成本最高的一項,約為40-50%。隨著特斯拉動力電池產能逐漸開出,鈷、錳、鎳、鋰等上游原材料也產生較大的需求動能。
中科三環作為目前中國稀土永磁材料產業的代表企業,自2016年10月與特斯拉簽訂有效期三年的《特斯拉零部件采購通用條款》,正式挺進特斯拉供應鏈。中科三環占特斯拉收入彈性100萬輛42.8%,是所有上市公司供應商中最高的。
除電池之外,全鋁車身是特斯拉的重要標志,它可以更有效吸收沖擊力,但駕駛艙卻不易變形。旭升股份作為國內較早開發新能源汽車鋁制零部件的企業之一,在2013年開始與特斯拉合作,擠入特斯拉的Model S、Model X的生產鏈,其對特斯拉的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56.46%。
根據公司2017年財報顯示,其營業收入為7.39億元,較2016年同期增長29.84%;營業利潤為2.58億元,較2016年同期增長11.74%;凈利潤為2.22億元,較2016年同期增長9.09%。其中,汽車類零部件產品銷售增長和外銷收入增長較快,分別增長39.26%和33.12%。
管理系統和電機控制系統是特斯拉中游產業鏈的重要一環。電池管理系統是特斯拉必備的重要零件。特斯拉以其獨有的BMS核心技術,來解決電池管理系統相關問題。為特斯拉提供鋰電池的制造商為日本松下Panasonic公司,其中五礦資本為松下提供前驅體,先導智能為松下提供鋰電池制造設備。
機控制是驅動系統的核心,決定著特斯拉的車型能否安全可靠地運行。主要由逆變器(主要部件是IGBT功率模塊)、逆變驅動器、電源模塊、中央控制模塊、軟啟動模塊、保護模塊、散熱系統信號檢測模塊等組成。
作為全球電機系統龍頭企業,信質電機與特斯拉電機供應商臺灣富田合資成立上海鑫永,共同開拓中國大陸市場。加之上海鑫永持有富田電機在大陸的所有專利,特斯拉中國地區電機訂單有望全部由上海鑫永承接。如果按照特斯拉國內工廠2018年建成,2020年產能30萬臺/年的目標來計算,富田電機一套電機價值2000元,Model3一臺車需要兩套,則30萬臺對應需求12億元左右,預計可貢獻利潤2億元左右,是公司2015年凈利潤的100%。
在下游的渠道運營層面,特斯拉區別于傳統汽車的銷售方式,不僅在線下體驗店的選址、體驗、構成等流程統一進行管理,讓消費者體驗全球統一的標準服務;同時,透明的定價方式和線上購車模式,也讓消費者購買流程更加便利,全面降低了用戶的購車成本。截至目前,特斯拉在中國已擁有包括北京、上海、南京、深圳、天津在內的33家直營體驗中心與50家服務和鈑噴中心,輻射華北、華東、華南重點地區。
而作為重要配套的充電樁建設,則是特斯拉能否在國內大規模銷售的前提。在特斯拉充電系統建設中,高壓動力總成、高壓直流繼電器由宏發股份作為第二供貨商供貨;汽車及充電設備專用電纜由智慧能源供貨; 充電槍金屬軟連接由中國公司長盈精密參股公司科倫特供貨。
在超級充電樁建設及運營環節中,上海普天、萬馬股份、國電南自等供應商均上榜;而原材料磁性材料生產商天通股份、橫店東磁也間接進入到供應商的名單中。
目前,特斯拉在中國建立起除北美地區以外的最大充電網絡,已擁有554個超級充電樁以及1988個目的地充電樁,密集覆蓋大西南地區、京津翼、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貫通全國各大區域連接線、自駕出行線路。隨著“特斯拉充電伙伴計劃”和特斯拉充電測試中心的啟動及成立,特斯拉中國表示將會從獲認證的充電設施企業中優先遴選并進行互聯互通測試,將其納入“特斯拉充電伙伴計劃”。這對于本身已經與特斯拉建立合作關系的充電樁生產企業將優先受益。
從電動車產業走向來看,2019年至2020年是電動汽車集體爆發的時間節點。作為全球電動車領域最具想像空間的市場,沒有任何一家國際車廠可以忽略中國。奔馳投產純電 SUV EQ-C 的新基地于 5 月落戶北京順義;奧迪中國6月宣布其首款純電動 SUV E-Tron 將于今年 8 月 30 日發布;寶馬在 5 月 29 日開建專供國產電動 SUV iX3 的二期電池工廠。而特斯拉中國設廠也是特斯拉新能源全球戰略布局的重要一環,一方面可以依賴國內高效的制造水平,使其解決飽受詬病的產能問題。另一方面為了深耕全球車市銷量榜首的中國市場,本土化生產帶來的價格優勢也能進一步推動特斯拉的銷量。在中美貿易戰夾縫中,特斯拉能否在2018 年底前全面落實上海超級工廠的問題,將成為其把握中國電動車行業爆發節點的最后機會。